【潘粤明影视作品排雷系列】5 京华烟云

终于考完试了……虽然我也没怎么复习吧……

#电视剧2005 集数44

#出演男一(之一)  原音

#其他我认识的演员:陈宝国、赵薇、王刚、胡可、黄维德、潘虹

 

【概述】一个充满了荒唐的命运闹剧、最终强行爱国的故事。

 

【剧情简介】

女主姚木兰(赵薇)是个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在京城远近闻名。木兰自小被曾家所救,曾姚两家修为世好。

近日,曾家长兄平亚重病,曾母怒开脑洞,决定给已经有心上人的儿子平亚随便娶个媳妇“冲喜”,救平亚的命。于是曾母瞄上了同样已经有别的心上人的木兰。

后来,平亚的心上人终于回来,可以和病入膏肓的平亚结婚了,曾母再次放出大招:曾家三兄弟平亚、襟亚、荪亚(潘老师)必须要同时结婚,来波三杀,这样冲喜的作用才够大。

其间,曾家、姚家、牛家到底谁嫁谁谁娶谁的问题闹腾了十好几集,众人的爱恨情仇、处事原则一次次刷新着我的三观。曾母“我不管你娶谁,反正把婚给我结了”的中心思想,和姚木兰“爱情算个屁,我的幸福算个屁,听话最重要”的中心思想贯穿始终,终于连哄带骗成功嫁给了自己不爱、对方也不爱自己的曾荪亚。荪亚是个任性自由、幼稚但不传统的年轻人,自然一番大闹,光明正大的拒绝家庭、追求情人。

本剧还有一些其他情感线,在此不表。抗日战争爆发,这一大家子的几条感情线也闹剧丛生,所有人都因为极其荒唐的原因而娶错了人、嫁错了人。女主姚木兰在其间委曲求全,撑起一家的幸福和睦。随着抗日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灾难降临在这一家子,大家决定逃难。最终,妻离子散的妻离子散,舍生取义的舍生取义,奸人得报,好人清白,就连追求自由的荪亚也无比政治正确地回归了家庭。就这样,故事在主旋律中别扭地结束了。

 

【豆瓣评分7.7】

剧是好的,制作水平确实也很高,而且原著的很多设定比这部剧更加合理。但我反感的其实是这个年代的家庭观,和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以及,曾荪亚浪子回头的设定让我难以下咽。

说实话,今天和20世纪初的时代差异已经越来越大了。现代的自由观点和个人主义,和百年以前的社会观、家庭观、爱情观,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也没有丝毫的参考价值。所以……辩证看待?

 

【看点】

荪亚是真帅。

荪亚帅且会撩。

荪亚前半部分人设特别的吸引人,在一圈圣母人设的环绕中让我耳目一新。

陈宝国老师的角色简直太完美了。

胡可的戏意外地出彩。

艾伦在某一集跑了个龙套,嫩的呀。

(艾伦cut: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5238047

 

【槽点】

后半部分荪亚浪子回头的情节有一些不自然。

某些配角的黑化让人心塞。

整部剧的家庭观剖绘让人心塞。

这种剧大家懂的,演的就是大家庭的一地鸡毛,尿点比较多。

味如嚼蜡的抗日主旋律。(不一定是槽点,我个人比较不喜欢,但很多同类作品都是这样的。)

 

#推荐指数3星

 

【观看指南】个人建议如果对京华烟云没有特别兴趣的话,可以跳过其他主角的感情线。

 

【播放源】

全片:优酷爱奇艺腾讯乐视(还有一大堆)

cut:感谢 @追峰少女 提供
av14841522

 

【关于为什么电视剧不如原著】

——以曾荪亚部分的改编为主

(以下都是乱七八糟个人观点集合,时间紧张的同学可以放弃阅读)

我并不知道电视剧和原著很不一样,所以先看了剧,看完很久以后才反应过来,去翻了一下原著。我看剧的时候看到这些信息:

结婚之后,潘老师所扮演的曾荪亚开始了全剧最为合理的一段折腾。荪亚本来的人设就是个思想自由、性格不成熟的年轻公子哥。因为是被骗着和姚木兰结的婚,又和自己本来喜欢的姑娘闹翻了,荪亚一直极度抗拒这个家庭。后来他遇到了喜欢的女人,不可收拾地爱在一起。

不得不说荪亚是比较渣的。从某种角度上说,虽然是被人逼着结了婚,没有爱这个家的义务,但对待自己爱的人,荪亚也没有诚实地承认自己结了婚。从另一种角度上说,我们深明大义、知书达理的女主木兰,倒是让我大跌眼镜,宁愿牺牲自己和丈夫荪亚两个人的终身幸福,也要维护这个荒谬不堪的结合,哪怕当初所谓的“受益人”曾平亚早就去世了,哪怕光明正大出轨的曾荪亚明确希望离婚。剧看到这里,我仍然没觉得不对,只是以为作者觉得这种毫无意义的自我牺牲仍然是合理的。

闹腾到这一阶段,抗日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令我卧槽的转折开始了。荪亚的情人被逼得在荪亚家门前自杀,部分配角忽然黑化——如果说这些还算是必然结果的话,那接下来,荪亚忽然的、彻底的转变令我完全无法理解。他在一两集之内,从一个折腾死人不偿命、打死也要按照自己的心愿生活的人,忽然变成了一个体贴照顾、爱慕妻子的模范丈夫,好像自己心爱的人从来没存在过,好像木兰就从一开始就和她情投意合。这种转变当然有官方原因,譬如成熟了,懂得判断是非了,又譬如木兰的善良大气终于打动了荪亚,让她感到无比愧疚,等等。

但这件事本身是绝对不合理的。举个现代点的例子:一个年轻人在三观上跟父母极其不同,一直都觉得人不一定非要到了年纪立刻结婚,但他的父母一向逼迫他结婚,觉得不成家生子是不孝的。如果有一天,什么都没发生,这个年轻人忽然来了个180°大转弯,马上找了个合适姑娘结婚生子,再也不经营自己本来的生活,完全放弃原本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也忘记了原来渴望过的爱情,你觉得正常吗?为什么过去那么长时间,父母的苦口婆心都让他无动于衷,今天倒是转性得叫人措手不及?我只想问,他是不是被别人魂穿了。

我不能否定京华烟云中一百年前的婚姻观念,我也觉得不必咒骂百年之前人们对女性的绑架和对面子的愚忠,因为时代的观念有其合理性,不容我等指点。但不得不说,电视剧把荪亚的转折描绘得过于不合理,以至于我终于翻找了一下原著,才恍然大悟:原来林语堂笔下的曾荪亚,不过是个普通得甚至有些卑微,头顶一片青青草地的小胖子。他和木兰琴瑟和鸣,实质上没有出过轨,没有拒绝过自己的家庭。而木兰的自我牺牲,也远远没有剧中这么荒唐,原著里的木兰和立夫也并非天造地设,他们被命运分开也不是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我才意识到,我对木兰这个角色的反感,其实是编剧的锅。

还真是一场空。当时我一边看剧,一边纠结着为什么林语堂这样段位的人会这么浅薄地理解曾荪亚这种人的个性,并且感觉自己的三观难以接受木兰这样的女性楷模。我非常奇怪,为什么作者一边讽刺着旧社会压迫女性自主性的弊病,一边又塑造出一个完全牺牲自我、过度完美以至于毫无女性魅力的纸片化人物。闹了半天,原著根本不是这么写的。

其实,如果单说编剧对荪亚的设计,这段转折是给整个故事陪衬的一个必要环节,在大体上看,我并不觉得这算得上硬伤,顶多节奏详略不合理而已。大概真正恶心到我的,还是传统中国社会里包办婚姻+封建迷信+忽视子女独立意志+死要面子四个方面合起来而构成的一大批父母嘴脸(例如剧中曾家的长辈)。可是我又不该怪罪他们,历史的原因根本容不得改变,更谈不上遗憾。更何况,原著是带着一种悲悯的视角描写这些文化痼疾的。

另外,我私心更希望看到潘老师扮演一匹脱缰的野马,而不是一个毫无存在感的窝囊废男配(虽然后者更加有益作品的整体)。所以在这部剧里荪亚还在折腾的阶段,我简直被这个放飞自我不知好歹的小白眼狼迷的不行不行的。

 

说来说去,编剧还是有逼良为娼之嫌,硬要让一部纵切中国近代社会的大作去迎合八点档情感剧场观众们的口味。是个遗憾。

感谢看到这里的各位!

评论(13)
热度(35)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73858362 | Powered by LOFTER